戰國時代的美術品大致可以分為四類:青銅工藝品,雕塑性美術品,繪畫性美術 品,以及其他工藝品──漆器、玉器、陶器等。
戰國時代藝術的大量具體材料,得益於過去五十年中的考古發現。例如以下各地的出土物品對於美術史的研究都有重大意義:山西渾源李峪村,河北易縣、唐山,河南輝縣、汲縣,洛陽金村,山東臨淄,安徽壽縣,還有湖南長沙等。這些地方或發現了墓葬,或尚殘存著建築遺迹,出土文物中最多的是銅器,但也有瓦當、玉器、漆器和陶器 等。戰國時代的美術研究,特別得益於近幾十年河北唐山,河南輝縣、洛陽和湖南長沙的發掘。這些發掘提供了有地域代表性而又有藝術價值的珍貴材料,並且提供了有關古人生活和文化的可靠知識。
青銅器有:渾源李峪出土的趙國器,河北唐山出土的燕國器,輝縣出土的魏國器、洛陽金村出土的韓國器,安徽壽縣出土的蔡國器及楚國器,以及各地出土的齊、秦各國器,其中有些是春秋末期的,其時代和地域的風格變化都有待研究。 但明顯的具有共同的趨勢。銅器有相類似的新造型與相類似的裝飾主 題及裝飾方法。裝飾的部分或立體化而趨向寫實的動物雕刻,或布滿全體趨向繁複及重疊纏繞的組織。裝飾紋樣以蟠(音: 盤)螭(音: 吃)紋最普遍,但處理的方法有多種不同。在鑄造技術上,透雕的裝飾已經可以用蠟型法澆鑄,花紋系利用簡單的壓抑法印在銅器的原模上,銅和錫的成分也有新的比例。
戰國青銅器的風格華美瑰麗, 特別表現在金銀錯等鑲嵌的器物上,金、銀及紅銅等金屬或松綠石、水晶、玉、瑪瑙等礦石,填充或鑲嵌在青銅器的花紋空隙處,產生了多色彩的效果。洛陽金村和輝縣固圍村的金銀錯及珠玉鑲嵌器,都是中國工藝史上的珍品。 戰國時代的銅鏡,以楚國及其鄰近地區發現較多。圓形銅鏡(少數是方形的)的正面磨光可以照人,背面有組織嚴密而完整的圖案。這些圖案往往是在繁密的底 紋上有旋轉縱放的雲雷紋或幻想的動物紋樣。上下兩層因反光不同而呈現出對比效果。戰國的銅鏡紋樣是中國圖案紋樣的典範之一。戰國銅鏡的合金中,為了使鏡 面光潔細膩,常加入少量的鉛,背面的花紋也因而特別整齊清晰。